近日,江苏省常州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常州市劳动教育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是全国首部劳动教育方面的地方立法,将于2023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旨在助推劳动教育法治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发展。
记者了解到,《条例》共七章50条,涵盖总则、家庭养成、学校培育、社会支持、保障与监督、法律责任、附则等条目,重点内容包括细化家庭劳动教育的内容方式、推进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重视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统筹推进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和构建“四位一体”协同实施机制五个方面。
《条例》明确提出,劳动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的教育活动。同时规定,每年五月为常州市劳动教育月,学校需每学年设立劳动周。
针对实施劳动教育过程中最关键的师资和课程问题,《条例》明确规定,中小学需按照不低于年度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总额的百分之三安排劳动教育经费,学校更要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帮助劳动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使师资建设与学生实际需求进行匹配,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资源和发展特色,研发设置综合性、实践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在实施劳动教育的场地资源和效果评价方面,《条例》规定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统筹规划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认定制度和名录制度,同时建立健全劳动素养评价、激励制度,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参考。
多年来,常州市不断提高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2001年起,所有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劳动技术课;2019年,在政府统筹、基地拓展、融合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2021年5月,常州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2022年,劳动教育的常州实践相关举措和成果获评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典型案例和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据悉目前,常州全市已完成覆盖7个辖市区的“一体四翼”劳动实践基地布局,共构建467个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立了“1+1+1+N”的劳动教师资源库,每年设立100万元用于劳动课程研发、师资培训、绩效奖励。此外,全市现已开发100个劳动基地精品课程群,85%以上学校开辟校内劳动实践场地。
下一步,常州市将聚焦劳动教育课程化、生活化和常态化,深化区域推进劳动教育的制度机制,创新区域推进劳动教育的路径策略,努力形成劳动教育的“常州样本”。
——END——
“河小蛙”提供丰富的劳动课教案课件、教学设计与实操讲解视频,生成劳动电子档案,助力学校开展信息化劳动教育,打造劳动特色校园。
问题反馈
020-31137596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