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深化高校劳动教育,提升劳动育人成效
深化高校劳动教育,提升劳动育人成效

中国教育新闻网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浏览次数:0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劳动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充分发挥新时代大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劳动育人效果,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举措。


       强化劳动教育信念塑造、发挥劳动育人价值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同亿万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高校大学生作为中国青年的主要代表之一,认同、接受和践行劳动教育是“站稳人民立场”,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的集中体现。从本质上讲,劳动精神更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激励全体中华儿女勇毅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一方面,加强劳动教育是高等学校全面育人的必然要求。劳动教育具有融通性,能够将“德智体美”教育融会贯通、启智润心,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育人效果。另一方面,加强劳动教育是激发大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与创新教育具有较多共通性,两者相互促进、不可分割,通过加强劳动教育利于促进大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认识、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性思考与创造性行动锻炼学生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技能,利于促进大学生进一步将意识转化为行动,落实到劳动实践探索之中。


       加强劳动教育队伍建设,培育劳动育人主体力量。教师综合素质是劳动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对教学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劳动教育人才供给的强力保障。招募拥有劳动教育学科知识和背景的教师专职负责相关工作开展,打造精通业务的专业师资力量;鼓励专业教师加入劳动教育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聘请校外相关领域人员为兼职教师,拓宽教师队伍人才来源渠道。教师自身需要加强理论与实践能力,深刻把握和理解好劳动教育的内涵,进而构建自身较为科学的劳动教学体系。高校各级单位应当主动提供相关学习机会,充分发挥教师培训的主体作用,不仅对相关的劳动教育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培训,也注重通过劳动教育实践等活动提升相关教师的实践水平,并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加强团队教学教研能力提升,提高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并逐步形成一套与本单位实际紧密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案,为高校劳动教育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创新劳动教育教学模式,丰富劳动育人教育阵地。加强产教融合发展,探索校企校地合作育人新模式。高校要以学生专业背景为依托,结合企业用人需求,以培养劳动精神为导向,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劳动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深入理解劳动的内涵和价值。同时高校还应积极与企业、地方政府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建立劳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一方面,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选拔一批地方性教育示范课程,高校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资源,通过直播、名师课程等形式将优质劳动教育课程向社会共享。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当制定一系列政策,增加财政支持,整合现有资源,创建一批劳动教育基地,促进高校与产业领军企业、地方科研院所联合共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设施。高校应当优化社会劳动教育资源的引入途径,积极聘请地方行业技术专家作为劳动教育的专兼职教师。此外,高校深化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共同建设劳动教育基地,开展一系列劳动教育合作项目,通过联合培养等方式,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


       优化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劳动育人长效机制。高校劳动教育是系统化的,涉及教育方案、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践、资源整合、服务保障等诸多内容,需要自上而下进行全方位设计,建立制度规范、明确分工、科学管理,从而保障劳动教育工作体系正常运转。高校有关行政部门与教学单位均要积极参与学校劳动教育建设,落实劳动教育科学研究,政产学研资源对接等工作,形成全员化、全方位、全过程的劳动教育体系。扎实做好教育经费的投入保障,是劳动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通过结合劳动教育工作,开展与实施师资培训、课程设计、对外交流、文化活动、竞赛奖励等方面资源投入,保障劳动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邀请具有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劳模、社会知名人士、优秀校友指导劳动教育活动开展,宣讲并深入解读劳动精神,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评奖评优中体现对学生劳动能力及劳动成果的激励,多措并举,全面发挥大学生在劳动教育方面主观能动性。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主战场和创新高地,肩负着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需要切实丰富高校劳动教育内容和形式,增强劳动教育说服力,形成多方有效衔接、协同育人的工作格局,切实提升高校劳动育人实效。(华中农业大学何寿鹏林辉)


——END——


       “河小蛙”提供丰富的劳动课教案课件、教学设计与实操讲解视频,生成劳动电子档案,助力学校开展信息化劳动教育,打造劳动特色校园。


网站+公众号底图(新).png


问题反馈

020-31137596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