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劳动课《筷子的学习》教学设计方案,主要涵盖筷子的学习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及实践准备工具、教学注意事项、教学过程、课后实践与思考、教学总结与反思等内容,仅供各位老师参考。
一.教学目标
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让学生了解到每天使用干净保养良好的筷子,是对健康生活的保障;意识到劳动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是为了创造美好生活,为家庭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树立积极正确的劳动观念。
2.形成必备的劳动技能:学生将系统地学习筷子的各种种类,包括材质、形状、用途等方面的差异,同时掌握不同种类筷子的正确清洁和保养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劳动技能。
3.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让学生养成每次用餐后及时清洁筷子、定期进行保养的良好习惯,主动承担家庭中筷子清洁保养的任务,形成自觉劳动的意识。
4.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在了解筷子的种类及清洁保养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持不懈、认真负责的劳动精神,让学生明白,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筷子清洁保养工作,也需要耐心和细心去完成。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
①筷子种类的详细介绍,包括常见的竹筷、木筷、不锈钢筷、塑料筷等的特点和用途,例如竹筷环保且价格实惠,但容易发霉;木筷质感好但需注意防潮;不锈钢筷耐用易清洁但导热快;塑料筷色彩多样但不耐高温。
②不同种类筷子的正确清洁方法,如竹筷和木筷适合用温和的清洁剂温水清洗,不锈钢筷可用热水消毒等。
③强调清洁剂的选择和使用量,以及清洗时的力度和注意事项,避免损坏筷子。
④筷子保养的关键要点,如保持干燥、定期消毒、避免碰撞等,需要以实际案例说明保养不当导致筷子损坏或滋生细菌的情况。
2.教学难点
①如何让学生理解不同材质筷子的特性对清洁和保养方法的影响。
②由于学生可能对材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理解有限,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或对比展示来帮助他们理解,例如将不同材质的筷子浸泡在相同的清洁剂中,观察其变化。
③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养成正确清洁保养筷子的习惯。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的监督和自我约束,要引导学生制定可行的计划并坚持执行,同时通过家庭作业或小组监督的方式来强化。
④让学生掌握一些特殊情况下筷子的清洁和保养技巧,如筷子沾染顽固污渍、长时间未使用的筷子的处理等。
三.教学方法
1.直观展示法。通过收集不同材质、形状、功能的筷子(如木质、竹制、金属、塑料、陶瓷等),在课堂上进行直观展示,让学生近距离观察筷子的外观、质地和特色。
2.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筷子的历史渊源、文化寓意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筷子使用习惯,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更多内容,尽在河小蛙平台……
“河小蛙”提供丰富的劳动课教案课件、教学设计与实操讲解视频,生成劳动电子档案,助力学校开展信息化劳动教育,打造劳动特色校园。
问题反馈
020-31137596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