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课教学设计 非遗美食-制作青团-劳动教育课教学设计教案
非遗美食-制作青团-劳动教育课教学设计教案

河小蛙

来源:河小蛙

浏览次数:0

本文为劳动课《非遗美食-制作青团》教学设计方案,主要涵盖制作青团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及实践准备工具、教学注意事项、教学过程、课后实践与思考、教学总结与反思等内容,仅供各位老师参考。


一、教学目标


       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通过亲手制作青团,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与魅力,从而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理解劳动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2.形成必备的劳动技能:学生将学习青团制作的全过程,包括材料准备、面团揉制、馅料包裹、蒸煮技巧等,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制作青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生活和职业发展打下实用技能基础。


       3.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如保持工作区域的整洁、合理安排制作步骤以提高效率、使用工具时的安全意识等。这些习惯不仅有助于提升当前任务的完成质量,更是对未来独立生活和工作中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培养。


       4.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面对制作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如面团软硬度的调节、馅料比例的把握等,学生需学会耐心调试、勇于尝试,这种不畏困难、追求完美的态度是劳动精神的核心体现,也是个人成长和成功的关键要素。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深入了解青团作为非遗美食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以及它在清明节等传统节日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

       ②掌握青团制作的关键步骤,包括准备艾草粉或新鲜艾草、与糯米粉和清水混合搅拌揉成面团、包裹馅料、搓圆成型、蒸煮等步骤。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些关键步骤,以确保青团的口感和外观质量。

       ③通过分组制作青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分工合作、相互帮助。


       2.教学难点

       ①面团揉制的软硬度、馅料包裹的均匀度和紧密度是影响青团口感和外观的关键因素。学生需要掌握适当的揉面和包裹技巧,以确保青团的口感松软、馅料分布均匀。

       ②蒸煮时间是制作青团的关键环节之一。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青团的口感和质地。学生需要学会根据青团的大小和蒸锅的功率来合理调整蒸煮时间。

       ③在掌握基本制作技巧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尝试制作不同口味、不同形状的青团,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和个性化设计能力。

三、教学方法


       1.理论知识讲解:先介绍青团的起源、发展历程、文化内涵等知识,让学生了解这一非遗美食背后的故事,激发学习兴趣;再讲解制作青团所需原料(糯米粉、艾草、馅料等)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制作步骤和关键要点,使学生对制作流程有初步认识。


       2.示范演示教学:现场示范制作青团,从揉面、包馅到搓团成型,每个步骤都清晰展示,边做边强调注意事项,如面团湿度控制、馅料多少把握等,让学生直观看到规范操作,便于模仿学习。

更多内容,尽在河小蛙平台……


       “河小蛙”提供丰富的劳动课教案课件、教学设计与实操讲解视频,生成劳动电子档案,助力学校开展信息化劳动教育,打造劳动特色校园。

问题反馈

020-31137596

扫码关注公众号